声音的饕餮盛宴,文字的奇幻花朵:冯耀之《朗诵者》
一部以朗诵艺术为主题的原创长篇小说,普通读者可以从中看到令他们好奇的关于朗诵者的生活和心路;对于语言工作者和艺术专业的大学生而言,是一本极好的集朗诵、配音、主持、思维、广播剧……艺术语言之大成的实战秘笈、蔚然大观的语言界《清明上河图》!
最美妙的声音不是人的声音,而是文字的力量。掀起朴实文字暗潮涌动下的美丽朗诵之花,重拾艺术的梦想、艺术的信仰,相信我,你会在浮躁的时代寻觅到宁静的精神家园。
“在舞台上接受观众的掌声、欢笑和注视,作为从事艺术创作的朗诵者来说,绝对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和欢乐。他觉得自己重新变得年轻,是那种充满自信的年轻,无所畏惧的年轻,阳光每一天都会准确无误照亮世界的年轻”——是的,朗诵是我的全部,因为我是一个朗诵者。
故 事 提 要
传媒大学语言教师林像枫是朗诵艺术的狂热爱好者,以向全社会推广朗诵艺术作为终身理想。由于他当过电台主持人、影视配音演员,故而具有较深厚的语言功底和丰富的艺术经验,虽屡遭挫折,却始终不减对艺术的热爱,带领自己的学生参加全国主持人大赛、朗诵大赛与举办综艺晚会、影视剧配音、广播剧录制等各种活动,终于迎来了朗诵的春天……
林像枫的生活从此进入了全新的阶段,尤其在他突然意识到林岚酷肖他当年刻骨铭心的女朋友之后······
本书是国内首部以朗诵为主题的长篇小说,在诵读艺术蒸蒸日上的今天,必将受到读者的青睐。
自 序
我认为:给自己的作品写序言,从来就是一件最难的事。
为什么?因为作者想要表达的,乐于倾诉的,都已经包含在作品里,写序言不是续貂就是反刍,想写好自然很难。所以一般来说,比较取巧的做法是:表达一下对自己作品的褒贬,或者简要阐述作品的成因。不过有心的读者如果肯细读,自然会有自己的褒贬,不以作者的意志为转移;或者能从作品的线索中推测发现作品跟作者自身的关系,明白作者所写总不是空穴来风(玄幻类小说可做别论)。故而序言依然显得画蛇添足。
不过,文学作品由作者本人作序似乎早已经约定俗成,所以总得要说上几句话。面对这样不可不为的事情作者对付的办法通常有两种:聪明狡黠的作者如钱钟书,只用画龙点睛寥寥数笔,于短小精悍中收“言有尽意无穷”之效;拙劣颟顸的作者如鄙人,本无高谈妙论要表达,只好废话连篇来塞责,譬如上述这啰啰嗦嗦一大堆。
但我还要再说上一大堆,为什么呢?《红字》的作者霍桑有云:“最精妙的语言也有百分之九十九是废话。”逆推论的结果就是:我刚才已经说了这么多废话,自然就有真相隐藏其中了。
那么,真相到底是什么?要明了这个问题,首先需要自我解答另一个问题:我作为从事朗诵艺术的工作者,为何要来越俎代庖,做小说家们该做的事呢?这个问题乍一听哗众取宠,其实答案却很简单,并非仅仅出于对文学的热爱:为朗诵艺术量身打造的文学作品,鄙人这本书是当之无愧的开先河之作,历览中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恕我孤陋寡闻——至今为止未见一本同题材小说作品,因此说鄙人的《朗诵者》“前无古人”,无乃实情乎?
“前无古人”并不值得自豪,因为这本书受作者眼界、才力、格局、生活阅历所限,内容实在太狭隘了,专业术语又多,难免使读者昏昏欲睡。但我担心的事情是至少在我有生之年,以朗诵为主题的文学作品都“后无来者”,如果真这样就太可惜了。而且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还相当大,此又何故也?一言以蔽之——搞写作的一般不懂得朗诵,搞朗诵的通常没兴趣写作。按说双管齐下的能人在偌大中国自然多如过江之鲫,不过有心玉成此事的人却至今付之阙如,所以只好由我这样既从事朗诵工作又喜欢闷头读死书的人来着手了。写这样一本篇幅并不算长的小说本非难事,但有人不愿为,有人不屑为,有人不能为,今日我则为之,投机之意甚明矣。
曾经深以孔夫子的话“鸟兽不可以同群”而感慨,因为鄙人就一向以鸟兽之间的蝙蝠自居——爱读书,书却读不好;干朗诵,朗诵也不见佳。不过或许恰好因为这种中途半端的身份,造物者特地派遣我来完成《朗诵者》的写作使命也未可知,并且“舍我其谁也?”无怪乎我写这部书的时候浑身上下充满一种使命感,原来是因为造物主赋予了创作原动力呢。
好了,说了百分之九十九的废话,终于换来了这最后一句的真相,于愿足矣。
是为序。
冯 耀
2018年5月10日
跋
我以前一直以为写小说很难,尤其是长篇小说,需要托尔斯泰、雨果、狄更斯、曹雪芹那样的绝世天才才能创作出《战争与和平》、《悲惨世界》、《大卫·科波菲尔》、《红楼梦》这类皇皇巨著。
读了很多文学作品以后,突然有一天发现写长篇小说其实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难(当然不是指刚才列举的那类长河式的史诗巨著),至少于我而言,比写新诗容易多了。或许写诗需要天赋,写小说则更多需要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知识积累,恰好前者我之所短,后者我之所长也——于是这部长篇小说也就水到渠成了。至于写作这个题材的缘起,序言里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本书是小说,不是纪实文学或新闻报道,所以情节纯属虚构,人物自然也是天马行空,读者切勿对号入座,更无须杯弓蛇影,因阅读本书而引起的神经衰弱,作者概不负责。
我不否认林像枫身上有作者的影子,但作者本人并不是林像枫,好比方鸿渐不是钱钟书,列文不是托尔斯泰。创作人物使用的依然是鲁迅手法:“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此无他——为了简化旁枝末节,集中主要矛盾,以达去芜存菁、踵事增华之效,只好将书中的主要人物精简到尽可能少的地步。
据说华夏大地这两年迎来了朗诵的春天,于是给相知的朋友聊及《朗诵者》一书即将杀青的时候,他们眼中的语言是:真会抓机会。殊不知我这本书的发轫很早,四年多前就开始酝酿构思,当时中央电视台的《朗读者》还未浮出水面呢。只是一开始写了两万字就因各种琐事放下了。毕竟本人不是官方钦定的作家,亦非网络写手,写作读书皆是兴趣使然罢了,并不像古人所云“著书都为稻梁谋”,我的生存之道是在三尺讲台上传道授业。结果一边搜集各种素材,一边在杏坛谋稻之余断断续续地写,中间几度浮沉奔波,终于在本年内完成全书。
顺便提及,这是本人第二部长篇小说,第一部眼下还待字闺中,若有机会也想将它出版。
我自信本书的出版,是为四川乃至全国朗诵界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具有可贵文化情怀的经纶风图书公司洞明我的肺腑,不仅主动为我联系出版社,并且精心设计封面、插图和版式,我相信尊重艺术者也必然赢得市场尊重,特此致谢。
关于冯耀
冯耀,四川成都人,中文系毕业,资深节目主持人,国家一级播音员,播音系教授,成都市朗诵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华辞赋家协会会员。在多家艺术学院任教。为千余部(集)电影、电视剧、译制片及纪录片配音。担任夏青杯等各类朗诵大赛主评委。
自小精研古诗词,长年混迹媒体圈,创作诗词逾千首,购买书籍过万卷。杏坛啸傲,桃李芬芳;坐拥皋比之暇,传道授业之余,以吟诗作赋读书自遣。著有长篇小说《夏天的向日葵》、《朗诵者》及科普丛书系列《维生素趣谈》。
冯耀诵读的黎阳诗歌
纽约之春
雪山私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