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剧特点 内地刑侦类网络剧艺术特征研究

【摘要】:自2014年腾讯视频播出的网络剧《暗黑者》大获成功后,我国各大视频网站开始不断投拍刑侦类网络剧,促使我国内地刑侦类网络剧快速发展,涌现出了许多流量与口碑双收的优秀作品,例如《心理罪》《法医秦明》《如果蜗牛有爱情》《白夜追凶》《无证之罪》等等,刑侦类网络剧一跃成为我国网络剧市场备受关注的类型之一。以近年来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土豆等几大视频网站播出的22部刑侦类网络剧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分析与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刑侦类网络剧的发展过程与创作手法进行研究,发现刑侦类网络剧与传统刑侦类电视剧以及内地早期的网络剧相比,在叙事艺术方面表现出一些新特征,一是吸收美国罪案剧的成功因素,偏向选择主次呼应的板块结构,围绕人物经历展开主要故事,根据叙事节奏的需要编排次要故事;二是通过展示荒诞离奇的人物命运,采用限制性视角的叙述手法,使剧集呈现出情节冲击力强,人物塑造复杂多变的新特点;三是运用类型杂糅方式,形成了“刑侦+爱情”的都市情感模式、“刑侦+青春”的个人成长模式、“刑侦+喜剧”的轻松幽默模式等叙事模式。刑侦类网络剧在视听手法运用方面也具有一些新特征,一是采用运动镜头增强内容表现力,运用主观镜头营造观众临场感,更好地发挥了镜头语言的主体作用;二是借助色彩凝聚丰富内涵,利用光影体现强烈对比,更有效地突出了色彩光线的表意效果;三是采用主题音乐调动情绪,设置不同人声突出主题,更自然地表现了不同声音的意义表达。这些艺术特征呈现使刑侦类网络剧的品质越来越精良,也是其能大受欢迎的重要原因。我国内地刑侦类网络剧的热播再次印证了“内容为王”的道理,对其艺术特征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指导意义。刑侦类网络剧的内容虽具有一定宣教性、警示性与科普性,会产生一些有利社会影响,但同时也应警惕其易引发的不良影响,如渲染血腥暴力,诱发模仿犯罪等,有关部门需加强监管。2018年播出的刑侦类网络剧因内容同质,没有更多创新与突破,不及之前同类作品。网络剧制作方应总结经验,在投拍剧集时不应盲目跟风,而应理性分析市场变化;在剧集开发上更需长远眼光,从重金争抢热门IP向自主培育IP方向转变不失为一条值得探索的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