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满园小说 百花齐放春满园
凤城自古就是文化名城凤城历史久远,早在 两万年前就有人类生活(在今通远堡镇发现有人类生活痕迹的山洞),出土文物清清楚楚地记录、见证了这些历史,古城遗址、文物考证之全,在东北地区罕见。公元前 300年(燕昭王12年)设武次县,隶属辽东郡管辖。公元 404 年中国东北古代少数民族高句丽割据辽东,设乌城(又作屋城)州。乌城建在凤凰山上,即凤凰山山城。辽朝设立龙原府、龙原县,府、县同驻龙原城(凤城古城址)。1644 年,清设凤凰城城守官。1985 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凤城县,设立凤城满族自治县。1994 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凤城满族自治县,设立凤城市。作为东丝绸之路的路上交通要隘,自汉代设城,辉煌的古代文明就一直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启凤书院建立以来,凤城被称为“多士”之乡。凤凰山上的摩崖石刻仿佛古人留下的辉煌星群,闪烁在东北彪悍、多元的文化天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凤凰山乌骨城是辽东地区最大的高句丽古城,遗迹保护开发正在进行中。
文学创作园地活动丰富厚实凤城市文化馆是凤城文学创作的拓荒者,先后创办了《凤凰山》、《凤城群众文化》,并举办了凤城市首届文学大赛,发现培养了一大批文学新人。市委、市政府于九十年代创办《凤城市报》及现如今的《凤城时讯》,开辟文艺副刊,成为凤城作者的一个展示的平台。凤城市文联成立以来,凤城作家协会成为团结带领全市作者搞好文学创作的核心。方明贵、吴世洲、隋英军、任国良、李世俊等作协主要成员,热心文学创作,紧紧围绕新时期以来的各种国家大事多次举办了文学创作笔会及采风活动。凤城市作协紧紧依靠丹东作家协会和《满族文学》杂志,以展示整体创作实力为目的,在《丹东日报》、《满族文学》、《鸭绿江》等报刊杂志刊发凤城文学作品专号,在省内外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影响。市作协积极组织作者参加《满族文学》、丹东作协、省文学院举办的各种类型的笔会、创作班、研讨班,提高作者创作水平。市作协协调有关单位,成功地为石城文学社、方明贵、迟凤忱、李世俊等举办了个人和团队的作品研讨会。凤城市石城镇的农民文学社“石城文学社”在凤城市文化馆的指导下,被评为丹东市文学创作基地,出版社刊十五年,近五十期,刊发社员作品百万字,培养了多名全市知名的作家、作者,数次被省内主要媒体报道,成为新时期农民文化需求和参与文化建设的典型。凤城市作协创办的协会刊物《凤凰》、通远堡高中文学社的《北极星》、凤城文化艺术学校前身凤城师范文学社的《凤凰山》、凤城教育局的《凤城教育报》等民间社团组织出版的刊物,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文学创作的园地,使一批作者崭露头角。
“三兄弟”文学、影视创作达到凤城历史最高水平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林和平、王金力、于德才为代表的凤城小说创作“三兄弟”享誉全国。林和平的《乡长》获《小说月报》第四届百花奖,《腊月》获《小说选刊》优秀小说奖。现在己成为国内一流编剧。主要电视剧作品有《血色残阳》、《西圣地》、《继父》、《勋章》、《小姨多鹤》等多部。于德才出版小说集《焦大轮子》、《风流窑主》、《龙源风流记》,长篇小说《野血》、《土商》、《劲吏林则徐》、《流泪的金子》等多部。先后获得两届辽宁省政府文学奖,第八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庄重文文学奖等多项全国大奖。王金力的小说《发生在春天里》被《小说月报》转载,《二两炭》获《鸭绿江》文学奖,《黄豆芽绿豆芽》被《中篇小说选刊》转载。先后在《为您服务》、《影楼麻辣烫》、《笑笑茶楼》大型电视剧中担任第一编剧。并创作了电影《冰峪沟》、电视剧《远山远水》、《女儿有泪莫轻弹》、《好女不愁嫁》、《梦幻青春》等多部。至三人创作转型和工作调动为止,“三兄弟”领衔的凤城文学创作持续了近二十年的辉煌,同时奠定了凤城在国家以及辽宁省当代文学中的显著位置。
实力突出的小说创作九十年代后期至今,以方明贵领衔的凤城小说创作也是一支省内知名的队伍。方明贵的《雪村》入选《2000中国年度最佳中篇小说》,《锯木厂》入选《2002中国年度最佳短篇小说》,他的多篇小说被《小说选刊》选载。是辽宁省第一、二、三、四届合同制作家,2006年贵州省作协签约作家至今,被誉为中国乡土小说的杰出代表。任国良、楼山、张阳、迟凤忱、刘春凤、齐伟、王长兴、李俊宝、李茂然等作家作者的小说作品上了《民族文学》、《鸭绿江》、《满族文学》、《辽河》、《岁月》等杂志,显示出了良好的上升势头。楼山的小说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富有智慧的语言凸显了作家潜在的实力。张阳的小说干净简洁,故事往往在平静中结束,显示了作品强大的张力。任国良的小说生活感很强,他力求关注人性中脆弱的部分,让读者感受到了一丝丝生命的温暖。李俊宝是个意志坚强的殉道者,他多年来致力于长篇小说创作,已经出版了一部《白杨魂》,目前正在创作三十余万字的《风雨圣贤堂》。他甘于寂寞、乐观坚韧的品格预示着他将收获更多的果实。孙凤田老人几十年如一日,搜集凤城抗日英雄故事,历经数稿,完成近三十万字的长篇小说《无字碑碣》。
阵容庞大的诗歌创作团队新时期以来,诗歌创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在凤城这块生机勃勃的土地上辛勤耕耘的诗人有隋英军、迟凤忱、李天红、闫晓林、芦刚、任国良、齐伟、吴文杰、戴全国、刘春凤、张阳、王璎、戴逸飞、李世俊、代友谊、安波、吴丽鸿、陈平、高万鹏、康竹清、孙秀华、于红歌、李凤鸿、毕玉刚等,他们在《诗刊》、《民族文学》、《诗歌月报》、《鸭绿江》、《绿风》、《飞天》、《诗潮》、《满族文学》、《香稻诗报》等发表诗歌千余首。凤城现代诗歌在其健康发展中,隋英军逐步成为领军人物。他近年开始进行有目的的地域文化发掘,整合地方历史文化进行诗歌写作,他创作的“凤凰城旧忆”系列诗歌决定他会在创作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迟凤忱取得的创作成就更为突出,抒写了知识分子在破碎扭曲的人生现实里,平静安详之中隐隐的哀痛。芦刚的诗歌具有理性的穿透力。李世俊的诗歌表现手法多样,抵达的诗意各不相同。广义地讲,凤城的诗人是百分之百的乡土诗人。闫晓林一直在乡下当教师,他沉湎于捕捉乡村物事中隐含的诗意。高万鹏是一个年长的诗歌作者,他的诗歌在乡村的物象沉淀了一个过来人的生命意识和文化意脉。齐伟的诗歌有底层人的朴素和倔强,也有对诗歌意象精深的驾驭能力。凤城的女诗人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她们的诗歌同新时期女性诗歌同呼吸共命运,展现出别样的诗歌精神和美学追求。她们是李天红、刘春凤、王璎、陈平、康竹清、吴丽鸿、于红歌等。李天红是一个有潜质的女诗人,她的诗歌有着来自骨子里的绝望和忧伤。刘春凤的诗歌从人生回归到情感世界,女性诗歌的优势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于红歌陈平康竹清们相信爱情是诗歌的别名,怎样表现爱情和诗歌是她们感性的宿命。
地域色彩鲜明的散文创作任晁麾、李俊宝、马捷、王璎、李炼、张晓军、孙浩、康竹清、卢盛彬、吴世洲等作者辉煌了我市的散文创作。任晁麾笔法细腻,以开阔的视野纵横名山大川,显示了一个有心人爱生活的一面。李俊宝把目光深入乡村生活,以民风民俗的透视来关照现实。王璎从生活入手,邻里家常,小花小草均成为她笔下富有活力和爱心的形象。孙浩是个年轻作者,他直面现实,视角独特,文人胸怀内敛其中。吴世洲创作了紧贴现实的散文和报告文学作品。卢盛彬老人以敏感的笔调,热情讴歌生活的一草一木,把人生的点点滴滴记录在个体的体验中。
彰显实力的个人作品出版隋英军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先后编著了《凤城诗人诗选》、《建国五十周年凤城文学作品选》、《建国六十周年凤城文学作品选》、《金穗之光》等专集。他先后创作出版了《岁月之痕》、《闪电中的两只触角》、《凤凰城旧忆》、《九月花开》等多部诗集。儒商李世俊在经营自己事业的同时,勤奋写作,短短两年时间就出版了诗集《简单》。任国良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叙述者》,李俊宝出版了长篇小说集《白杨魂》,孙凤田老人出版了长篇小说《无字碑碣》,吴世洲出版了散文集《远山远水在凤城》,吴丽鸿出版了诗集《爱海情深》,齐伟出版了诗集《苍天更苍,黄土更黄》,吴文杰出版了诗集《无限极光》。
影响广泛的凤城籍作家群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或者在我们这片热土上出生,或者曾经在这里生活工作过,自此就把一腔热爱留在这里,把根留在这里,他们是凤城籍作家,更是凤城人的骄傲和自豪。从凤城这块文学沃土上走出的作家有老一辈作家鲁野、康启昌、包泉万、张烈夫,青年作家有黄文科、王录生、宁明、包贵韬、尹玉宁、张禄新、黄河、于秋彬、李双田、于淼、刘兴旺等。老作家包泉万曾任丹东市文联副主席,退休后,坚持民间文化研究,出版了《乡土中国》、《管窥集》等通俗学术专著近二十种。尹玉宁是我省著名诗人,曾任《香稻诗报》执行主编,出版诗集十余部,是著名诗歌活动家和组织者。十二、十三届丹东市政协常委、鸭绿江旅游研究所所长、丹东市写作中心主任包贵韬出版了《午后的杂念》、《午后的眉批》、《第二人称》等小说集、散文集、诗集八部,参与编辑地方史、旅游、鸭绿江文化等方面图书十五部,是影响广泛的文化学者和文学活动家。黄文科是丹东市知名诗人和诗歌评论家,出版诗集《红辣椒》、《云水堂》、《生活事件》等五部,诗论集《在诗中约你》。近年来从事地域文学研究和诗学研究,发表了大量的理论文章。王录升是现辽东学院前身丹东师专《鸭丫诗社》创始人和指导教师,发表诗歌作品四百余首,有诗入选二十余种诗选集,被译成英、日、俄文在国外发表,著有诗集两部,获“三星杯”全国诗歌大赛一等奖,辽宁省报刊文艺作品一等奖,首届辽宁省大学生诗赛园丁奖。于秋彬是丹东近年崛起的网络作家,出版了四部个人专著,现主办《丹东文学》报纸和《丹东文学论坛》,在省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
多部作品省内外获奖在凤城小说创作“三兄弟”之外,凤城作家屡获各种奖项。方明贵的《造屋》获1986年辽宁省期刊学会优秀小说奖,《一首诗》、《二把头》分获两届丹东市政府文学奖二等奖,《挂职老平坨》、《木鱼之声》、《雪村》获丹东市政府文学奖一等奖,《木鱼之声》、《雪村》获首届和第二届辽宁文学奖。孙浩的歌词《悄悄》获丹东市政府文学奖一等奖。迟凤忱的诗歌获丹东市政府文学奖三等奖。楼山的小说《风儿穿过童谣》获《西湖》杂志“全国青年作家大赛”小说类三等奖。隋英军的诗歌《好兄弟》获“凌海杯”文学大赛三等奖。王长兴的小说《枪手》获“鞍山文艺奖”。 任国良的报告文学《仁泽天下》获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作家文摘》主办的“时代先锋——第五届中国报告文学大赛”一等奖。
好帆凭借力,起航正当时现在,凤城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六大园区、壮大县域经济的发展思路,确定了冲击全省五强、全国百强县的奋斗目标。全市上下呈现出干事业、求发展的火热氛围。凤城作家群将以建设文化名城为己任,讴歌时代,讴歌人民。他们把对美的追求、对人性的赞美放到这个伟大的时代中来,放到人民百姓的喜怒哀乐中来,放到促进社会和谐进步中来,立志做时代的歌者,做时代的记录者,做人民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