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网站 网络小说或许确实就是中国的好莱坞吧
每年两会的时候,总有营销号小心翼翼挑一些不痛不痒的雷人提案带节奏,网民也看到类似“没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就不许生孩子”的提案,就顺势转发两句,也算是参政议政了。
刷微博时看到有媒体报道政协委员发言力挺中国网络文学,说“中国的网络文学已经成为继美国好莱坞、日本动漫以及韩国电视剧之后的第四大文化现象。”还说中国的网文现象将来会超过好莱坞。好几个新闻和营销号(两者也是越来越没区别)都阴阳怪气的发了这个新闻,但底下跟帖的风气,却远算不上群嘲。
哈,要说网文这个事儿,在“迷恋”好莱坞超级英雄大制作之前,就有不少同学抱着手机开始修仙了。
好莱坞每年的平均发片量大致在300-400部,八大电影公司每年的量也就在10-20部左右。日本漫画差不多每年也有200+的新作问世,而韩剧到今天为止已经成了非常套路的生产模式:天下有情人皆兄妹、爱的死去活来反正最后总的走一个......你说虐不虐,到现在流行起了日常丧燃路数,编剧的脑洞可能也开到极限了。
然而,我们的网络文学,3.53亿的用户量、680万的创作人、每天数以亿计的字数产出量,网络文学确实如一只“隐形的大象”,生于无形世界,凶猛生长。单从量的层面就已经甩好莱坞电影好几百个韩剧了。
这场胜利也不仅仅是在数量上。最近几年网络文学并不局限于某个网站、贴吧论坛了,从实体出版物到电影、电视剧,甚至手游电竞,原本就有大批的群众基础加上情节新奇,随便数数最近走红的IP不少都托生于网络小说。网络文学的题材也是五花八门,都市言情、古装宫斗、玄幻修仙还有雷劈穿越……虽然有时候我觉得网文写的有点扯,但是作者们确实是敢想敢干,说上天就上天。
主题思想都写在了封皮上,这火焰这大龙这一个打十个,虽然整体设计很Word。
我上大学的时候应该是网络文学火热的几年,大学舍友没黑天没白日的抱着电脑手机刷小说。永远没有完结之日,是我对网络文学最深的印象,打开一本到一百多章还在持续更新。考试前突击复习都没有看网文那么认真,上课看下课看,吃饭看睡前看,上个厕所都放不下手里的小说。我经常调侃猫被窝里看小说的上铺,高考有这么两下,大概早就展清华望北大了。
我以前很不懂,网文到底有啥好?这个想法,在我跳跃性的看了十几章后,更加迷茫了。男生寝室最爱看的还是魔幻主题的网文,大部分故事都是一部“屌丝升职记”,平凡的男主突然走了狗屎运,一路打怪修仙,终成一代武林盟主,妻妾成群,rio书中自有颜如玉了。
不一样的内容,一样的塑料。
他们创作的用词都很有特色,类似“宇宙洪荒,天地玄黄,三花聚顶,五气朝元”这种风格的词儿比比皆是。我记得起点中文网的创始人宝剑峰写创业经历,说自己当初是“六芒星动,斗破苍穹”……总有一种创业如女娲造人的错觉。不过,粉丝们倒是很享受这种“假装在武林”文字风格。
一部网文动辄百万字的内容,有良心的作者日更,没精力的还要吊着你的胃口拖上几日。要说创作成本肯定是比出一本实体书低,毕竟只要你会写字能讲故事就可以开始网文了。但要说创作自由未必比传统出版物有优势,我经常看舍友大呼某某角色不能死,某某cp要在一起。果不其然,几日之后的新内容里就是他们喜闻乐见的情节了。这种“创作+社交”的模式还真不是随便哪个作家都能的。
后来,我身边看网文的人越来越多,不只是大学生了,很多白领也是网络文学的忠实拥趸。就像今天地铁上都在刷微博、看抖音一样,你可以不看严肃文学,但你怎么能不知道火过的那些网络小说?毕竟所有电商榜单,书店推荐前三名不是成功学就是网络小说集了。
1998年,网民们和网络文学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台湾的痞子蔡通过网络发布了他创作的小说,一对年轻人的生死网恋开启了一种全新的文学模式。一夜间所有人都知道了上网要进“聊天室”,“你不知道和你交流的是不是一条狗”,但这不妨碍你陷入网恋。
我记得后来这部小说还被翻拍成了电视剧,台湾和大陆都有尝试,效果都差强人意。我在搜索素材的时候才发现台湾版的演员阵容是陈小春、舒淇、张震……大陆版则找了年轻的佟大为和一个脸若银盆的女演员,一下就乡村爱情了……
同年,大陆有了安妮宝贝。海藻一样的长发,白棉布裙和银镯子成了她笔下女性的标配形象,除此之外还有她独树一帜的“安妮宝贝体”,一句话被空格转行成十句。以前看她的文章一度认为这是一种凑字数骗稿费的行为。
她在榕树下网站上发布了《告别薇安》、《七月与安生》让这个酷爱用句号,文字忧伤的女作家火了。安妮宝贝体的流行还让不少人换了网名,从“快乐星辰”、“e网情深”到“薇安”、“南生”,最早的文艺小资少男少女就这么诞生了。
后来《七月与安生》也被搬到了大荧幕上,还捧红了金马双影后。虽然距小说首发已经20年,安妮宝贝也早就改名庆山,但是黑长直,棉布裙子的森女们还在,她们心中的安生和七月还依旧鲜活。
说到安妮宝贝就不得不说榕树下网站,我印象中经典的非玄幻类网文不少来自这个文学网站。除了小资情调的安妮宝贝,不少今天的名作家、编剧都是从榕树下走出来的。郭敬明、韩寒就不用说了。
我记得那时候有一本小说在大学里传来传去,是个北京本土的作家,孙睿。他的《草样年华》在正式出版之前,就通过网络火起来了。一个典型的北京混不吝,文风幽默,他写的大学爱情荒诞又真实,还有一点年轻的迷茫。我估计不少人当初是冲着里面变着花样儿的京骂和隐晦的性描写去看的,现在给谁看可能都觉得没什么了。听说这部小说今年也要翻拍电影,估计又有不少80后要去电影院里回忆青春了。确如孙睿所写,“青春像一条抓在手里的泥鳅,欢蹦乱跳,不经意间便会从指缝悄悄溜走。”
和《草样年华》类似,辛夷坞的《致我们终将失去的青春》也从网络走向了大荧幕。虽然电影一般,但确实有很多观众在小说里看到了自己青春时代的细节。网文里的青春,女生还不懂什么是宅腐败金,周杰伦也才出到八度空间,脸书和推特还不用翻墙,你的体重还没有超标……透过小说回忆自己才是让人上瘾的原因吧。
除了青春言情,后来的宫斗网文也是女性读者的最爱。曾经霸占电视收视率的《步步惊心》和《后宫甄嬛传,它们都改编自网络小说。据我所知,身边不少女性朋友都把“甄嬛传”从58集开始看了不只一遍,几乎可以媲美“老友记”成为居家背景音使用。“臣妾做不到啊”、“贱人就是矫情”不知道是多少人微信里最爱的表情包。
相比写青春、爱情题材的网文,另一类玄幻题材的受众更广,最典型的就是当年的大学舍友们。不管是幻想自己称霸武林,还是骑士英雄、浪客剑仙,这种网络小说真的是直戳直男心中G点了。
2002年,起点中文网正式上线,自此魔幻网文有了一片同好者的天地,作品数量也开始迅猛增长。我个人没有什么这类的阅读经验,不过从今天魔幻影视和手游电竞的翻拍量来看,原著们的想象力相当可以了。
去年彭于晏出演了一部魔幻电影《悟空传》,口碑扑街。原著是今何在的同名网文,即便作者在豆瓣上亲自为电影站台叫好,也没能堵住书粉吐槽的嘴。虽然影视尝试不成功,但是并不影响小说在粉丝心中的地位。
“西游果然是一个骗局。”叛逆的孙猴子最后也被磨练成温驯的乖徒弟,今何在自己也说西游在他看来就是人生道路,年轻时的胆量勇气也有用完的一天,最后就是一只叛逆的皈依者。不少人看这部网文的时候还是桀骜不驯的年纪,等到小说完结、电影上映的时候,他们自己就像站在诸佛面前还挣巴着,想再挥挥金箍棒的孙猴子。
和早前的《悟空传》相比,近几年流行的网文《鬼吹灯》和《盗墓笔记》被翻拍改编的次数更多,而且每每改编都会引来大量关注。去年“盗墓”同文改编的电视剧《老九门》虽然评分只有5点几,但是并不妨碍小说迷们追捧讨论。还有bug不断的盗墓同款手游,真的是一部网文养活了一票人啊。
同是盗墓题材,自然有很多比较。不少网友追了好几年,有人把《鬼吹灯》当成盗墓知识小课堂,也有人看《盗墓笔记》纯是为了萌cp。无论怎样,前后八九部小说的阅读量可见粉丝的执着和作者的不易了。之前对网文小说“永无完结”的印象也拜这两部小说所赐,我身边不少从07年一直追到最后一部“盗墓”的朋友,大概四五年的时间吧,男朋友都换了不只一茬儿,不变的还是吴邪、张起灵。如此长篇的创作越到后期bug越多,不少人也吐槽南派三叔其实写到第五部就应该完结了,后面三部确有为了更新而更新,赚钱硬凹的嫌疑,不过说这话的读者也并没有因此少看一个字哟,摊手……
改编影视作品从某种程度上让网文原著的热度更上一个台阶。去年鹿晗和古力娜扎合演的《择天记》就是源自同名的古装玄幻小说。说实话,就连我这种不看网文的人都知道有这部小说了。书如其名,作者猫腻想说的就是命运三分天注定,更多的还是个人选择。单看立意挺积极的,总比看青春期失恋堕胎的烂剧好点。
过去的2017年又诞生了不少人气网络文学作品,微博上已经公布了“2017中国年度网络文学的榜单”,男女作者各一本文集。从数量上来看,网文是越来越多了。虽然能像上面这些小说IP一样火爆的不一定很多,但是填补你下饭、如厕、挤地铁,打发时间的口水文一定会很多。
不知道当年那些追看武侠网文的舍友们今天还会不会熬夜催更,还有一股侠气想要闯荡江湖,可能他们早就不用手机刷小说了,改看股市大盘了吧。
, 写了这么多,只是觉着,当初代入虚幻情节“我命由我不由天”“辣手虐渣男”就能开心好久的日子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