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自网络小说的电视剧 影视改编的风向,真的从网络小说吹回严肃文学了吗?
号脉影像经络,洞悉文娱风潮
8月16日,第十届茅盾文学奖于揭晓,著名作家梁晓声的小说《人世间》在在5部获奖作品中拔得头筹。《人民日报》海外版称,这是“继《平凡的世界》之后又一部素朴、真诚而饱蘸悲悯之心的作品,只不过路遥聚焦于农民的身份变迁,而梁晓声着眼于工人的命运转轨。”
相比起电影,长篇小说显然更适合拍成电视连续剧。同样是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在过去30年中两次拍成电视剧,而梁晓声的《人世间》电视剧版基本和发表、获奖实现了无缝对接。
梁晓声
2018年1月,《人世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在京首发;就在年底,一未文化拿下《人世间》全版权合约。目前,电视剧版《人世间》将携手腾讯影业出品,并由《人民的名义》导演李路执导。
作为IP全版权运营能手,一未文化创始人吴凤未此前最成功的案例,是对网络作家天下霸唱一系列作品的版权开发。影视改编的风向,真的从网络小说吹回到严肃文学了吗?
从麦家到莫言,互联网开始青睐“老作家”
作为中国当代的著名作家,梁晓声以表现知青生活而著称。早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他的“知青文学”代表作《今夜有暴风雪》《雪城》《年轮》都曾改编成电视剧。2010年以后,梁晓声又在《北大荒》《知青》《返城年代》等知青题材电视剧中担任编剧,这其中以与山影合作的《知青》最为出名。
梁晓声的新作不再局限于知青那个特定的年代,而是通过普通人的视角展现中国社会的变迁。正如《人世间》腰封所示,这是一部“五十年中国百姓生活史,草根青年奋斗史。”毫无疑问,在类型上,《人世间》适合拍成《大江大河》那样具有史诗气质的年代剧。
“非常幸运独家签约了梁晓声创作数年完成的现实主义巨著《人世间》,我们坚信它一定会成为中国市场现实主义回归的标杆作品。”一味文化方面表示。从专讲盗墓冒险的天下霸唱,过渡到书写平民史诗的梁晓声,市场对于影视IP的偏好发生了大逆转。
“春江水暖鸭先知。”最先拥抱网络文学的互联网影视公司已经调头,并且十分决绝。以《人世间》电视剧出品方腾讯影业为例,在广电总局发布的86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重点电视剧“百日展播”剧目中,这家互联网影视公司有9部入选。
今年3月,著名作家麦家出现在腾讯新文创生态大会上,并做了主题演讲。不久,他的新作《人生海海》电子版同步登陆阅文集团旗下平台QQ阅读。5月,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出现在爱奇艺世界·大会上,并做了“老作家和爱奇艺”的演讲,他的小说《丰乳肥臀》正式签约爱奇艺,成为其发布的四大超级网剧之一。
莫言在爱奇艺世界·大会
与严肃作家合作,这是两家互联网巨头在今年上半年不约而同的选择。有趣的是,莫言和麦家都曾拿过茅盾文学奖。
除了梁晓声的《人世间》,在本届茅盾文学奖中,陕西作家陈彦的获奖作品《主角》也卖出了影视版权。此前,演员张嘉译刚刚拍完由他另一部长篇小说《装台》改编的电视剧,这两部小说讲的都是秦腔艺人的故事。
成立影视文学部,《小说月报》不止出版
在过去的几年中,网络IP野蛮生长,从源头上深刻影响了国产影视剧的生产和创作。事实上,在IP热的浪潮中,严肃文学出版业也在尝试运用IP全版权开发的新思路来拓展产业链,这其中的代表便是依托《小说月报》的百花文艺出版社。
8月23日,由正午阳光制作的剧集《我是余欢水》正式开机。这部剧由《都挺好》编剧王三毛、磊子操刀,主演中也有在《都挺好》中出演过的郭京飞和高露,这样的配置让不少人对这部剧期待值很高。值得一提的是,《我是余欢水》也是爱奇艺发布的四部超级网剧之一。
《我是余欢水》改编自作家余耕的小说《如果没有明天》,该小说最早刊登于《小说月报·原创版》2016年第四期。在2017年出版的实体书腰封上,有侯鸿亮的实名推荐,这意味着正午阳光很早就买断了这部小说的影视版权。
创刊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小说月报》,是我国创刊最早并深受读者喜爱的文学选刊。在网络IP兴起之前,《小说月报》是中国影视作品最重要的文学源头之一。要将改编影视作品罗列的话,可以排成长长的一份清单,如《活着》《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天下无贼》《激情燃烧的岁月》《潜伏》《借枪》……
事实上,不少影视工作者都有在《小说月报》寻找灵感的习惯。比如,当年冯小刚经由张国立的推荐,看到《小说月报》刊登的小说《官司》,主动打电话联系到杂志编辑部,从编辑部联系到作家杨金远,从而获得了小说改编权,最终将改编后的《集结号》搬上银幕。
制图:影视独舌
2016年,百花文艺出版社成立影视文学部,依托旗下《小说月报》《小说月报·原创版》等期刊进行影视版权运作。“《小说月报》百花奖”是出版社发掘优秀作品的重要平台,2015年增设散文奖项后,这个创立于1984年的奖项升级为“百花文学奖”。
和茅盾文学奖由专家评选不同,百花文学奖由观众投票,更加接地气,这也是“百花文学奖”成立30多年以来更容易受到影视改编青睐的重要原因。2017年,第17届“百花文学奖”新增了“开放叙事奖”和“影视剧改编价值奖”。其中,刊载于《小说月报》2015年第4期的科幻小说《北京折叠》获得了“开放叙事奖”,余耕的《如果没有明天》获得了“影视剧改编价值奖”。
除了余耕等新锐作家,百花影视文学部的签约作者中还有不少名家,如曾获鲁迅文学奖的作家胡学文。其小说《奔跑的月光》曾改编成电影《一个勺子》;更早些时候,他的小说《婚姻穴位》也是在《小说月报》选载后,被冯巩发现,改编成了电影《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提升文学性易,实现商业赋能难
一方面,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具有话语权的影视公司,频频向严肃文学抛橄榄枝;另一方面,严肃文学也在谋求全版权开发,以更加积极的姿态与影视行业合流,严肃文学要迎来影视改编的春天了吗?
在网络IP的评估体系中,流量和类型最被看重。即便没有流量,如果它是流行的类型,有些影视公司也会重金买下版权,然后炮制出一个“大IP”出来。而对于严肃文学而言,评估一部小说的标准在于文学性,以及是否适合改编。
侯鸿亮在接受娱理采访时曾表示,用数据来指导内容很不靠谱,行业正在为之前的错误买单。“IP的影视化价值可能不是故事线多精彩,有时候一个切入点就足够了”。
他举例说明,《战长沙》的切入点就是用少年的眼光去看待战争,它规避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风险,这是抗战剧中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切入点,是小说最成功的地方,也是影视化最需要的内容。而从《小说月报·原创版》中挖掘出来的《如果没有明天》,侯鸿亮也一定发现了不一样的切入点。
严肃文学影视改编逐渐升温,至少有以下三个层面的原因。
第一,资本退潮,热钱散去。“地主家也会没有余粮”,艰难时期谁都要管好自己的钱袋子。即便是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它的版权费用也一定比曾经第一梯队的网络IP性价比更高。所以说,严肃文学一定程度上还是价格洼地。
第二,接连几年都是重大节庆,政策导向在发生调整。以古装剧为代表的商业剧发展受阻,“老剧翻拍”也成为过街老鼠。尽管现实题材受到追捧,但是最容易上手的都市生活剧戏剧空间有限,影视行业需要有新的突破口,严肃文学是价值高地。
第三,网络IP热给行业带来不少负面影响,这条道路几近破产。且不说抄袭纠纷,单以改编而言,“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不少IP改编之后仅仅剩了个书名,而这个“书名”究竟能带来多少实际商业回报,其实也是大打折扣的。
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类型文学)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甚至从世界影视改编的实践来看,“二三流的小说更容易拍成一流的影视作品”。但就中国影视目前的情形来看,严肃文影视改编的回暖,毫无疑问可以增补中国影视作品缺失了好久的“文学性”,至于能不能“商业赋能”,这就要看操盘手的能力了。
【文/杨文山】
The End
线上买《戏精》,当当、京东、天猫等网络渠道可识别以下二维码。